打從娘胎出生以後,除了到台中台南讀大學之外,我的生活住居範圍似乎從沒有離開過高雄後火車站往北延伸的這塊區域,在當地人口中這兒稱為後驛,後來終於蓋了捷運,這裡的捷運站也就以此命名了,以前的凹子底往北,基本上都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空地,被年紀大一點的表哥表姐帶去那邊回家還會被大人罵呢,如今的繁華景象,誰想得到呢?南邊的舊高雄市區繁榮昌盛過一時,現在看房價也知道熱鬧的地方都移到哪邊了,在更久遠時,西邊的鹽埕鼓山左營一代也是因為種種因素喧騰一時,回頭看看我所住的區域,就像個曾經小小出過風頭的老人一樣,由許多痕跡可以看出曾經有一群人在這兒營生逐夢的證明,但就是一直無法邁開大步,揮別身上舊有的塵埃,以嶄新的面貌示人。

適逢我們那久到小女孩都變為人母也還一直無法完成的鐵路地下化工程終於有點樣子了,每天起床就可以看到車站周邊開始出現了一點點的小變化,才真的讓人驚覺「有一天高雄市的鐵路會真的被埋到地下去了!」,那怎麼行,趕緊找個時間,提著相機,打算拍個幾張照片,為我們的鐵道留下幾張最後的身影,就像大家在看著台北老照片時,可以緬懷一下那舊有的景色一樣。

沿著後站旁的恆豐街走著,這裡的住戶長久以來一直在這兒生活著,有的只是單純住家,有的是小公司,有的是小商店,有的則是超迷你的小工廠,經過時沖壓機還發出令人驚嚇的金屬碰撞聲,也只有在這種鐵軌旁邊,這種坐落於一堆民宅中的小工廠才得以生存吧,開玩笑,連不時經過的火車聲都不在乎了,誰還會來抗議咧?附近的成衣街小貨車也多有穿梭在這條小路上,稍不注意,你背後可能就會出現一台中華得利卡,司機正用急切的眼深催促著你閃邊一點。

原本以為,我打算找尋的那座可以俯瞰鐵道的天橋就新生在天津街底被封起來的地下道旁,但是走近一看,卻不是那麼一回事,沒有啊!該不會是我記錯了吧!?那怎辦?只好硬著頭皮一直往下走囉。

明明是個音符,卻沒有在五線譜上。要不是用走路的,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注意到在雄中的後面牆上有個音符,這是雄中音樂班的Mark嗎?

如果只是一個想要省月台票的旅人,我想走到這時一定會很後悔吧,都過了自立陸橋,才看到這個指示牌,耍人嗎?6塊錢實在不值得這樣省啊~

呼~總算看見了,也比預期的多走了好一段路,原本很想要拍的火車站往東方向的鐵軌,看來變成要望西邊拍了,往東的方向被自立陸橋遮住了。

這座天橋與原本在自立陸橋底下的地下道一樣,都設有可以牽著腳踏車通行的坡道,不過我倒是連摩托車也都給他騎下去過啦...

橋邊有棟已經毀壞的老屋,看來已經沒有人住了,也許是在建造這座天橋時搬走的?又或者是老早已經被棄置了,請屋主有看到的話可以跟我聯絡一下嗎?

上了二樓,卻發現二樓走就已經不見了....

天橋上,早已有一老伯駐足,只是他看的那方向,是三鳳中街背後的方向,或者他只是無聊,看著天橋底下台鐵工作人員在幹嘛而已的咧?我也不知道,我唯一知道的是,他回頭看見我時,他的眼神透露出來的,是他覺得這年輕人還真無聊,沒事拿個相機來這裡是要拍啥這樣...

成排的街屋,是每每從北部搭車回家的遊子知道快要下車了的象徵吧?


瞧,往東的方向真的有座橋,自立陸橋橫在畫面中央,幾乎擋住了所有可以拍的地方,只看到五十層樓胖胖呆呆的杵在那兒,一座城市裡一旦有幾個人有了一點臭錢,就莫名其妙的想要插一根直達雲霄的大樓在當中,讓所有人無論在哪都可以看見它蓋了那棟大樓,有人說這是陽具崇拜,不無道理,看看香港,看看上海,再看看台北,好像都是這樣。
 

往西邊的景象則就開闊多了,背後那便是我們的柴山,小時候,它曾經被水泥公司挖到整個面目全非,在九如路上便可以看見山上一整片的光禿禿,後來經由近幾年來的復育,才又恢復蒼鬱的樣貌,照片右方的工廠、建築群,則是中都地區,經過近幾年的整頓,那裡也逐漸脫離了陳舊、狹隘,漸漸地要與愛和周邊景像融合了,左手邊,地下化工程的機具車輛都在忙碌著,好幾年沒有看到周遭出現這些公共建設大工程了。

天橋上,為了怕有不要命的人掉下去鐵軌上,所以圍起了高高的鐵絲網,來到這邊拍照,也無法站得多高,所以只好盡量使用大光圈,讓鐵絲網的痕跡不要那麼明顯囉。

試著將光圈縮小,我只是一直重複拍到鐵絲網而已,旁邊有個騎腳踏車卻大聲放著台語歌的阿姨就問我:「少年仔,你幹嘛一直沒事在拍鐵絲網啊?」,跟她解釋了一下把光圈調大之後鐵絲網才不會那麼明顯的方法,也不知道她有沒有聽懂,只是又看她放著她那響亮無比的翁立友,慢慢的騎下天橋了。

偶有列車經過,但是我根本就不是個鐵道迷,所以這些列車是壓根兒一台也叫不出型號,更遑論這是哪一班車、要去哪兒的,我只知道,拍就對了。

隨著時間越來越黃昏,經過天橋的人頻率也越來越高了,多半都用狐疑的眼神看著我,心裡應該是想說:「鐵絲網是有什麼好拍的?」吧!不過也是有幾個年輕人,經過時看到我在拍,才順道望我拍的方向看了一下,有的人像是現在才知道有夕陽這種東西一樣,在那邊驚呼說好美,拿起他們的手機開始也跟著拍照。

腳踏車騎士的利用率非常的高,我看到有個老伯在這座橋上來回好多次了呢!然後經過我旁邊時還都會描一下我的包包.... 

阿婆的背影雖然很有戲沒錯.... 

但她只是用目光四處在搜尋有沒有可以撿的寶特瓶而已...

現在夜市最流行的夾娃娃機我想都落伍了,人家我們高雄的玩法已經演化到開著工程大吊車來釣火車了好不好?

啊...靠夭!沒釣到,被它跑了!

感覺僥倖逃掉的火車還回頭做了個狡猾的鬼臉,嘲笑了吊車一番。

火車要一直由S型繞過工廠後方,才會突然出現在鐵道上。

也有這種兩列火車在S型上交會,看似即將要相撞的驚險畫面。

哈哈...怎麼可能,終究是各奔東西啦~

哎呀~這次大吊車再次挑戰火車又失敗了!拜託!只是顆火車頭而已耶!怎麼又讓它跑了咧?

剛剛原本還絢爛奪目的太陽,在沒注意時已經自個兒躲到柴山背後去了,突然有種人去樓空的感覺,我想,該是慢慢走回家的時候了。

是要飛去哪咧這時間?

扮演著聯絡前後站區域的重要角色之一,自立陸橋我想也即將面臨被拆除的命運。

橋底下,原本還算活絡的成堆五金行也都早已不再熱鬧,時代變遷的時候快要來臨了吧。 

從剛剛經過,我就總覺得這指示排怪怪的...但也說不上來是怎麼一個的怪,後來仔細拍了幾張照片,才發現.... 

噢原來是天國請往這邊走的意思是吧? 

橋旁的老房子,外標裝飾的樣子雖然有些歲月了,不過真的是比一堆新蓋的醜建築耐看多了。 

國中時最愛的三鎮,如今還是在橋底下屹立不搖,為大家提供便宜有種類豐富的漫畫喔!

由橋底下往外拍有一種窺視外面車水馬龍的感覺。

又發現一幢破敗的老屋,屋頂破了個大洞,真是可惜了。

街燈尚未點亮,但是印象中這裡在晚上即使點了燈,走在其中還是有一種稀微的感覺。 

更新街雖然短短的,但是只要長久有在這邊走跳的人們,都會把這條路當作一條捷徑來使用。

在「南無阿彌陀佛」底下,大家依然肆無忌憚的逆向而行...但是我想貼在順向才看得到的地方,依然是無法阻止這些逆向車輛吧,連汽車都有!

在這裡拍的時候一直被來往的騎士們青,以為我是什麼檢舉達人咧...幸好沒被質問外加揍一頓,我只是單純好奇,這橋墩低到連走路都會去撞到頭了,該不會有人就真的這樣騎摩托車撞上去過吧?或許這才是「南無阿彌陀佛」牌子被掛上去的原因也說不定?

每一次經過自立陸橋往北,這棟大廈那有如飛彈發射口一般的冷氣室外機的數量真的多到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整棟大樓夏天的電費我想應當是非常可觀的,台電愛你唷! 

橋邊又見一老屋,真是好可惜,希望有天橋不見了,它能夠獲得重生。

九如路往西邊看,港督男兒最愛的魚翅樓就在那兒,這一帶以前還更熱鬧一些,最近遜了點。

往東的方向,路寬又大條,每到凌晨可深受年輕飆仔們的喜好呢!

嫩江街是我國小六年級到國一所生活的街道,如今已不如往昔一般熱鬧,但還是聚集了許多不錯的店。例如隔壁條漢口街的東昌冬瓜茶,遼寧街口的傳奇阿鴻炭烤,菜市場口要排隊的素食麵攤...當然當然,靠近果汁家的阿亮香雞排更是一定不能錯過的啊!另外,令人惋惜的是珍香排骨飯就這樣消失了,那個臉很臭阿姨炸的排骨真的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排骨。繼續往北走,快要撞到十全國小大門時趕緊左轉,爵士冰城依然在那邊繼續荼毒著我們下一代的健康,偶爾,我也還是會去讓它繼續荼毒一下。

這些街區的特色便是有非常連貫的騎樓,騎樓在台灣很常見,但是因為身份曖昧不明的關係,時常在私人與公眾之間左右搖擺,建築法規空有美意,卻無法有效管理,導致美醜參差不齊,有的可以走、有的根本不能走,又往往讓一樓的採光不佳,但是停車的便利性又讓人無法割捨,處處充滿了矛盾,好的住戶可以把騎樓搞得非常漂亮,遇到擺爛的,他甚至就把騎樓用鐵捲門蓋掉了咧!

天津街以前在過十全路之後每到一個禮拜的某天都會舉辦所謂「商展」,常常是我們國中生會去逛逛吃吃牛排小火鍋的好地方,很可惜不知道什麼時候它就消失了。連帶著十全國小後面興安街的那個小夜市也只停留在記憶中了,在圍牆邊小火鍋攤吃著一盤只要30元的便宜肉片煮的超濃湯頭,是我最重要的回憶啊!

這個車站,雖說只是「臨時」的,但是它杵在那兒的時間以經久到讓我產生了一種它是「永久」的錯覺了,想當初,國民政府應該也一樣吧....「明年,我們就要回大陸了。」人家台北車站都不知道二轉三轉還幾轉了,拜託,請不要比我的小孩晚出生啊....

後車站邊的計程車招呼站,左邊是鐵路地下化工程的工寮。這附近的機車托運,從我高中時便以保持這些樣貌了,如果拿來跟廣州比,就有點類似,有一個學長,因為一直被當的關係,所以在新學年時變成了你的同學,後來又再度被當,又變成了你的學弟這樣,對,這就是我們高雄,連續吃五年福利社便當的滋味如何?爽嗎?

博愛路,路越變越大條,車卻越來越難開,尤其是在接近晚餐時刻,ˋ大家蜂擁似的想要前往凹子底這塊新天地用餐,連帶著那兒近年的地皮也被炒到一個可怕的境界,根本不值那些錢嘛~人家台北愛炒房是他們的事,我們何必也學這些東西咧?

這座橫跨前後站的大怪物,以經久到讓我開始對於以前那個中博地下道的記憶越來越薄弱了。

它就像一把巨大的鎖一樣,掐住了高雄市的咽喉,在其影響範圍內一片槁木死灰,夜晚的黑暗前所未見,哪一天,真希望這把鎖能儘早被移除。

被長鏡頭壓縮過後的畫面,是不是讓人產生一種九如路很擁擠的錯覺,No~這時間我開車不用開多快也有幾成機會一路不會遇到阻礙一直開到中華路呢!

橋下的房子租不出去就算了,那24小時不間斷的噪音更是會令人抓狂,難怪橋下那間賣博美犬的會這麼的臭!

Kd木地板的廣告真的是只要在橋邊就有非常大的機率可以看到,無論您是在大順橋、民族橋還是自立陸橋都可以瞧見它的蹤影,不知道九如橋旁邊有沒有齁?

以前往南方望,車站前的夜空是非常絢爛的,但如今卻早已不是這樣了,真羨慕香港上海甚至台北那種廣告百家爭鳴比炫比亮的情景,我們小時候好像也曾經有過那種榮景喔? 

現代大飯店旁的小巷子,也是我常常利用的小捷徑,一直走可以從松江街的靠近十全路的那一段尻出來。

這是哪條街?看起來異常熱鬧?

沒想到松江街竟然也有看起來車水馬龍的時候,很可惜這只是假象,車輛來來去去的,這裡是跟商業絕緣的地帶,但卻位在舊的市中心?

撫順街的亮光來源,我想就是靠那家不動如山的Seven吧!有一段時間它在整修,頓時覺得那段時間的撫順街超暗淡的,幸好,它還在,而且還越來越巨大了。

繞了繞,其實我們這兒依然還是有一股能量在,也許只是時機還未到,大家蹲的低了點,等到下一階段風水輪流轉的時候,不準又會開始換成這一個街區開始繁榮了咧,現在的這裡,還真的挺適合居住的,臨近有吉林夜市,想要喝杯咖啡每一條街都有一家,自由路有Freeway 73,瀋陽街有珍典、阿拉比卡,甚至還有丹丹跟夏一跳,吉林街有都堤,大連街還有雞蛋酥,松江街少說還有峰拉麵,博愛路要金礦還是85度C都有,再往西,嫩江街、喜峰接、察哈爾街也都是覓食的好所在,雖然不若我小時候的興盛,但是,誰知道以後會怎樣咧?

- 我所生活的後驛 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鳳梨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