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去過下北澤嗎?

第一次聽到這個地名是從《重金搖滾雙面人》裡,主角根岸崇一在余暇時會跑去買紅茶杯的一個充滿「令人舒服氣氛」的地方,後來的一次東京旅行,清晨搭上了新宿車站出發的電車,我們也稍微進行了一個造訪的動作,整體來說,與其說是「舒服感」,還不如說是「生活感」吧,一走出車站,狹小的巷弄裡擠滿了一些小店,人們悠閒地開著他們的店,賣著一些無法定義的產品,舉凡生活雜貨、衣服鞋子、小咖啡店、食堂等等,即便連無印良品開在那兒都顯得慵懶許多,那是一個很適合耗上一整個下午的地方,相信這也是作者將一段故事以這個地名為舞台的最佳解釋,這地方擁有神奇的治癒能力。



















以下有書本內容,請謹慎閱讀。
















買這本書時,並沒有事先在書店裡翻閱,所以一開始以為是像同作者寫的《食記百味》一樣是些生活雜事的集錦,沒想到這是一篇故事,一篇關於一對母女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痛失父親/丈夫後,分別在下北澤裡找到重生契機的故事,寫這篇網誌因為時間上的不允許,我無法像以前一般的一一查證書裡所描述的店家的真實性或參考性,不過想必會被列為下次造訪東京時必須做的事情之一。

一開始先是故事女主角像是逃難一般地離開顯見整個就是比較優渥居住環境的目黑公寓,之後母親像是也不甘寂寞般的跟到了女主角在下北澤租賃的老舊房間,並且希望能夠一起生活,一起在這個破舊房間裡像是兩個年輕室友一樣的新生活,跳脫原本只是母女關係的窠臼,彼此毫無責任義務的共同生活。

在下北澤,女主角「好好」順利的找到了一家法式小餐館的工作機會,並且在自以為是的忙碌生活當中感覺自己似乎可以復原,事實不然,父親因不名譽事件而驟逝的鬼魂仍然如影隨形地跟隨著她,並且私自不斷地猜測著同樣經歷巨痛的母親是否也與自己一樣,仍然被這鬼魂糾纏著。

後來的故事發展顯見母親並不如好好一般的脆弱,母親在下北澤的生活當中找到了自己依然可以繼續活下去的理由、或者可以解讀為「解脫」,她不需要再繼續背負著一個「太太」、「母親」的身份一直到最後,她終於可以以「自己」的身份活下去,無論以後是否還繼續在下北澤,她只要知道自己還有個「女兒」便足夠了,有沒有什麼時候我們會突然想要這樣,不需要背負著一堆社會關係所賦予的「責任」、「義務」、「本份」而活著?顯然這是個天方夜譚,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你必須好好讀書、必須好好上班、必須當個好太太、必須當個好媽媽,那才會活得比較沒有罪惡感,至於這罪惡感何來?與生俱來嗎?我想不是,那是我們在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被社會化後所取得的一個「位置」,在那個位置裡,你沒有好好遵守這些既定的倫理關係,便該要有罪惡感,是這樣嗎?還是該說如果沒有這層社會體系,那罪惡感也自然沒有冒出頭來的機會?在「母親」身上,她找到了如何在這社會體系當中過著怡然自得生活方式的救贖。


再說說女主角,隨著故事推演,原本想到該會是淡淡的劇情,竟也參雜了些男女糾葛進來,不過卻像是坐在下北澤喝的那杯令人感到舒服的紅茶一般,那糾葛只能算是女主角在不斷找尋出口時,必然要經過的道路吧,人與人之間的溫暖,還是要實際接觸到才算數吧,無論妳臉書每次一發文就獲得幾百個讚、推特每次一發文就瘋狂被銳推,都比不上那人、那些人就站在妳面前,真實的感受到對方的態度、溫度那麼來的深刻,雖然並沒有說每個男人都要先上床試試看這麼極端啦,至少,能夠用五官去體會對方生活的方式,那都比冰冷的螢幕所顯示的幾段文字來的真實。

她找到在這個社會裡,足供她繼續奮鬥下去的理由,況且對方是個充滿熱枕、溫暖的料理人,況且兩人還規劃著日後在巴黎旅行後為小餐館帶來的蛻變,想必換成讀者自己也會充滿期待吧;至於心理上,女主角好好一直在不斷摸索自己對於父親的驟逝就竟是存在著怎樣的感覺,先是來了個年輕人,各方面條件都異常吸引人(屁啦我就不信人生當中會有這麼棒的男人!),是父親樂團常常表演Pub的店長,初期女主角對他傾心,兩人也很快進展到了情侶關係,但是最終,最終還是突然給你殺出了個程咬金,一個差不多45歲的中年男子,而且還是父親樂團裡的老友咧幹....一個女主角要稱呼他為「叔叔」的傢伙,到最後,我才驚覺我閱讀完的,是一本為戀父情結找到出口的言情小說啊~

以下北澤之名,這裡也許有幾百種故事發生的可能,吉本芭娜娜描寫的是其中一段,也許那個地方賦予她的繆思,就是非常適合這麼一段故事發展的地方吧,近來下北澤似乎有要被進行都更的可能,也許再幾年之後去,又會是另外一番不同的風貌了,不過我想,永遠不缺某個地方來取代它吧,「人」才是一個地方會讓人覺得舒服、想要生活在其中的根本原因吧。









- 稍微讀了個《喂!喂!下北澤》 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鳳梨人 的頭像
    鳳梨人

    鳳梨人痞客邦服務處

    鳳梨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