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其實也可以被視為一個龐大的有機生命體,在其中生活的人們像是細胞般持續建構各種器官,提供舉凡民生、金融、衛生、教育等等機能,讓城市可以蓬勃發展,而細胞賴以為生的養份,則是提供各種誘因的經濟活動,換言之,一旦失去了所有經濟活動,細胞,也就是人,將無法繼續維持這座城市,而這座城市也必將面臨敗亡。

位在長崎外海的軍艦島,正是描述這種景象的最佳寫照,要是它本來就是個荒島就算了,無人島全世界多的是,現在還流行跑去澎湖什麼無人島之類的上去當半天島主給太陽曬的行程咧,但是軍艦島它就是不一樣,哪裡不一樣?它厲害就厲害在類似警方攻堅小組終於把門撞開之後,發現房間正中央擺了一桌麻將,然後北風北那個位置的傢伙很明顯的已經一進聽了,旁邊的熱水還剛燒開,水壺在那邊嗶嗶叫的,旁邊還有一碗已經拆完油包、粉包跟調理包的一度贊爌肉口味的,結果這房間卻空無一人的狀態,如何?這樣夠厲害了吧?

或者我們可以說,要看這種廢墟,其實很多地方都有,像是每次騎到北海岸都會讚嘆一次的金瓜石水湳洞十三層遺址不也是這樣?那為何還需要大老遠的跑到長崎去,坐上沿途搖來晃去的船跑去外海看一個島咧?

我說,這個島,它是有歷史滴!曾經因為煤礦被視為極端珍貴的能源時,這座島也因此而成為在財閥大力投資之下的繁華海上都市,所有在島上的經濟活動也圍繞著採礦人員的需求通通應運而生,例如醫院、學校、購物商場、理髮廳、澡堂、電影院等等設施,又因為島上居住空間有限,所以樓房便越蓋越高,以容納越來越多的人口數,日本第一座鋼筋混凝土大樓,竟然是在這座島上,就知道當時三菱財閥對於這座島的經濟效益評估是有多麼樂觀了。

可惜好景不常,曾經在1960年時擁有5000多位居民的軍艦島,如今的實際居民數,已經是「0」了,以文章開頭的那段話來解釋,這座城市已經沒有細胞再為它而活了,那麼,算是片尾字幕該上「The End」的時候了嗎?

No,除非這座島被核彈炸到消失在海平面上,否則它存在那兒,便有它的意義,廢墟始終還是廢墟,它是鋼筋水泥,只是一堆無機物,但重要的是,後續登上這座島的人們,是如何以自身的角度去觀看這些廢墟、並試著去解讀種種殘跡的,例如一群大學教授組的旅行團,各自擅長的是不同領域,那何以見得歷史系教授必定會與經濟學教授會跟建築系教授必定有相同的看法咧?

2012年秋天,我為電影《007:空降危機》當中的某個場景所著迷,翻找資料後發現那座島就位於長崎市的外海,而巧的是,我們預先規劃的出國旅遊行程,便剛好是包括長崎在內的九州,網路上的登島參觀資訊還算詳盡,參考別人先前的遊記一步一步的以英文在線上完成預約,選擇合適的出發時刻,事先找好如何前往碼頭的交通方式,剩下的,便是祈禱在預定當天,不要發生因天候不佳而船班取消的憾事了。

結果相當的順利,由於當天預約的整船只有我們夫婦倆是台灣人,船公司還特地派了位外國人小哥來噓寒問暖兼作介紹,真是受寵若驚啊,登船之後,導覽人員會就各個駐足點一一介紹每棟建築、或者已經毀損的遺跡,就其特色、用途及在當年繁華時的使用情形作一些說明。


即便只是一道窗,它會被以這樣的大小鑲嵌在那道外牆上的某個位置上必定就有它的故事,也許這是我在這趟短短參觀行程當中的小小體會,人往往常會忽略掉身邊早認為是習以為常的事物,一直到那事物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才又被我們重新發現,就像恐龍大便,那頭龍在拉的時候哪還會想到牠這坨屎會被當做稀世珍寶一樣的供在實驗室裡被一堆科學家研究?我想軍艦島也是這樣的,否則哪還會變成今時今日這副破敗的模樣才受到世人矚目?孤島的獨立性,加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轉折,原本只是有個尋常名稱的「端島」,搖身一變成為充滿神秘色彩的「軍艦島」,有其必然性,也帶有一絲絲陰錯陽差的成分在裡頭。

2013年,在網路上偶然看到,Google已經派人背著攝影機,在軍艦島上進行更進一步的細布街景拍攝了,現今因為那些建築物已經個個都是危樓的關係,沒人敢保證哪個遊客在裡面帥氣的走著自以為是007的時候,會不會突然劇情就變成《全面啓動》裡大樓全部一起在崩壞的場景了,誰也承擔不起這種風險,所以即便我們花了一些錢登島參觀,能夠實際看到的也就只有在離這些建築物保持安全距離的範圍之外遠觀而已,雖然怎樣都比不上身在其中的臨場感,不過在家裡用滑鼠點啊滑的在這些廢墟裡穿梭還是安全許多,感謝Google,照顧到我們這些廢墟控的需求!


- 再看一次軍艦島 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鳳梨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