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表參道」就是以往前去神社參拜所走的道路,所以原宿以購物名品林立而聞名的表參道,走到盡頭自然也是神社囉,只是今天我們要來參觀的神社,叫做「明治神宮」。

這裏當然不是哪家廠商因為賣巧克力賣到賺了一堆錢之後不知道該做啥才捐錢蓋的神社,而是供奉著日本在近代最知名的君主之一,明治天皇以及他老婆昭憲皇太后的靈位,奇怪,我以前看快打旋風的港漫裡面明治天皇明明沒有老婆的啊...

會選擇在寶貴的東京逛街時間裡穿插一趟到明治神宮裡散步的行程,那真的就是因為我們實在太熱愛戶外運動了,對於逛街購物看妹吃小吃這些太過於世俗的活動根本已經是到一個鄙棄的地步了,拜託~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哪還會有人跑到原宿這邊來逛街逛表參道逛竹下通的呀?現在最潮的活動就是到明治神宮裡面去看一堆來自臺灣的樹而已了不是嗎?(說著說著就哭了...)

現今的明治神宮也早已不是原本在 1920 年時啟用時的樣貌了,在 1945 年 4 月14 日因為遭到轟炸的關係,明治神宮內大部分的建築都被炸爛了,一直到 1958 年才又修復完成,這座城市因為其主政者的野心而慘遭毀滅,但也賦予了它再次重獲新生的契機,米蘭、柏林等城市也都走過相同的歷程,如今也早已重生為現代化的都市,戰爭絕對是不好的行為,但不能否認這也讓許多城市獲得了砍掉重練的機會,算是都更時不小心按到額外付費加速吧...

走過門口的鳥居,就像它本身所代表的意義一樣,我們算是走進了所謂這個「神」的領域,一時之間,整個「精」、「氣」、「神」都像香腸一樣被灌到非常飽滿的狀態,有一種就算豬木或者馬場站在我的面前我也可以用拿手的過肩摔跟他們拼了的感覺,前提是他們進來之後不要也像香腸一樣被灌飽就是了。

看吧!前方就是精氣神沒有像香腸一樣被灌得飽飽飽的實際案例之一啦,才剛走進來不到三十公尺,這個小姑娘便開始喊累,央求她的外國男朋友趕快要「背背」了,嗯...當下除了拍下這張她倆愛的見證之外,還有一種「要是我,一定把妳一路背到垃圾桶之後再倒車入庫把妳丟進去」的羨慕嫉妒吃味眼紅感,祝二位永浴愛河啊~掰~

話說身在其中的時候沒有想到,還以為這裡就是原本東京都市裡的一片原始叢林,後來才被選為用來蓋明治神宮的地點的,結果萬萬沒想到,原來明治神宮跟咱們臺灣也有相當的淵源啊?只不過當時的臺灣其實也算是日本的領土之一啦,日本人為了建造明治神宮,從全國、分裂前的朝鮮,還有咱們臺灣運來了總計 365 萬種 12 萬株(12 萬株裡有 365 萬種?是寫反了還是我真的不懂植物分類?)的樹木種植在這邊,所以這裡可說是個後天養成的人造森林來著,在忙碌吵雜的城市裡能夠有一塊這麼廣闊的綠地,真是市民的福氣。

如果只是將此地當作一個「有去過就不用再去了」的觀光景點,那麼我們不就是不折不扣的觀光客了嗎?當然也不要像旅日的部落客把「心血來潮到明治神宮走一走」這種事情當作是去逛大潤發一樣在炫耀啦,就如京都嵐山一樣,如果有機會,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年齡或者與不同的人一同造訪,我相信每次來也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大潤發多好逛天天去也總是會膩的吧?

走到一半,原本還算悠閒的岳父突然眼睛一亮(真的,我還是從背後就可以明顯感覺得到他眼睛為之一亮了!),整個精神都來了,要我趕快用他的手機幫他拍一張個人擺了 Pose 的照片,原來是因為這一面獻酒牆的關係,為數眾多的巨大酒樽疊了六層,綿延成為一道牆,這是每年各地的商人為了向天皇祝壽而奉上的,可能這也是岳父的終極夢想,所以才會這麼興奮吧...(應該沒有什麼暗示的意涵吧?)

嚇死人,這些酒最後到底是會何去何從啊?畢竟天皇每年應該都跟我們平常人一樣都是一年過一次生日的吧?如果我是天皇的話,我應該會找一座游泳池,把這些酒全部都倒進去,接著再邀請一些哥兒們,一起跳到裡面去一邊游一邊喝他個痛快才是,只是要冒的風險就是...可能隔天或當晚就駕崩要換天皇改國號了吧...

壯觀的清酒牆對面則是相對比較含蓄一點的洋酒牆,這裡則是由外國所送來的,之前去參觀過的威士忌酒廠內的橡木桶數量差不多是這兒的幾百倍吧,算了,反正也不可能真的有哪個天皇會想到要用這些酒來打造真正的酒池這種蠢事吧...浪費囉~

在走到一個大 T 字路口時,眼前突然又出現了一座鳥居,嗯?不是說鳥居就是用來分隔「人間」與「神界」兩者的結界嗎?那剛剛我們走過了那座鳥居,以為自己進入了神界,結果現在又來一座鳥居,是算要「出界」了還是又「更上一層界」了?怎麼這鳥居還有複數形的唷?不過想到之前一直說要去但是永遠無法成行的伏見稻荷大社那成排的鳥居,我也就釋懷了,要不然電影裡面章子怡在鳥居當中狂奔的畫面不就變成她一直不斷的在進出人間及神界了嗎?(「嘿~我又進去啦~我又出來啦~我又進去啦~我又出來啦~打我啊笨蛋~」以上為設計對白。)

這位阿姨可能是因為穿了和服來明治神宮太興奮,要人用她的手機幫她拍張照,當下也指指自己的相機問她說給不給拍,想當然爾一定是欣然答應的,唉阿姨為何妳不再年輕個 25 歲咧?

拍完穿和服的阿姨,走到鳥居正面,用下面那一排一直拔腿狂奔,然後又因為我走太慢而回頭看我的家人為比例尺,這鳥居...好像有點大耶?雖然維基裡面有說它是全日本最大的木製鳥居,不過另外還有看到川越冰川神社的鳥居是比明治神宮這一座還要高的 15 公尺,稍微找了一下照片,整體來說明治神宮這一座鳥居的周邊環境更能襯托出它的巨大,而冰川神社的鳥居旁邊還有一座比較現代化的冰川會館(是類似「香客大樓」的作用嗎?),少了一些鳥居獨霸的氣勢,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眼前這一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座大鳥居是在 1966 年因雷擊損壞後而於 1971 年重建的第二代了,所使用的木頭則是向我們台灣丹大山所購買的 1500 年樹齡扁柏,身為一個後殖民時代成長的臺灣人,其實心情是既矛盾又複雜的,驕傲也不是,疼惜山林的心情卻又因為缺乏直接的連結又顯得不踏實,巍峨的鳥居豎立在眼前,卻好像看到了象牙、豹皮、犀牛角等製品的感覺。

話說因為要講鳥居的關係而稍微又找了一下有關於鳥居的故事,反正一直以來我也不太了解為什麼鳥居之所以叫做鳥居的原因,原來就是以前被視為日本天皇始祖的天照大神,因為跟自己的兄弟鬧不爽的關係而躲在山洞裡不出來,而因為祂本身就是太陽的關係,所以大地也因此而失去了日照,大夥兒當然就慌了啊,索性就在山洞外面做了一個好大的木架,上面擺滿了雞,然後再想辦法逼這些雞叫,從而將天照大神引出來,意圖讓大地重獲光明...所以,「鳥居」便是如字面上的意義一樣,是「鳥」(也就是雞)之所「居」啊?哇咧?是不是該感謝日本人讓「鳥」字也可以用來代表「雞」?否則叫「雞居」多拗口呀...

一行人如秋風掃落葉般的不斷往前進,像是馬力歐只要不斷地往前進就可以破關一樣,咦怎麼這裡又來了一個鳥居?到底這邊算是進入神界還是回到人間已經分不清了,總之越往明治神宮的核心走,我們前方的腳程速度便又再度加快了許多,據研判應該是在這 770 公尺長距離的跋涉而讓團員們的腳累壞了,也只好請大家稍安勿躁,畢竟...畢竟我們連明治神宮的本殿都還沒走到呀!

其實因為我們不是日本人,所以對於明治神宮的重要性是不會有什麼特別感情的,只會覺得這個神社的腹地似乎比起其他的神社還要廣大一些,而所供奉的神明則是明治天皇這件事,總會讓人聯想到有點像是到慈湖去謁陵看蔣皇一樣,可能要跟我阿公阿罵一樣是在日治時代成長的那一代人來這邊才會有點感觸吧。

如果只是把這裏當作一個觀光景點的話,那麼明治神宮也確實很稱職的扮演著這個角色,除了沒有賣茶葉蛋的之外,林木扶疏,空氣清新,風景優美,想要買東西?一旁也有一大堆可以買來送人的御守供你買個爽,可是如果可以換更多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地方,就政府機關的維護態度、景點場所的規劃,兼顧歷史教育的責任而言,我覺得臺灣有許多景點也都可以朝著這些方向去前進,客觀的去闡述一處歷史古蹟,或者知名景點,讓遊者可以藉由規劃好的路線逐漸的與這個地點或者故事產生認同感,甚或與自己在以往的生活經驗有所連結的話,那麼這就是一個值得人們前往的景點。

而臺灣目前最夯的,看來就非觀光工廠莫屬了,然個人覺得這些觀光工廠本身的故事性都不是非常厚實,對於坐遊覽車來,走馬看花繞一圈後上個廁所買買產品就要往下個地方去的觀光客是很有效,周轉率高嘛!最終目的,也是希望觀光客們在有限的參觀時間內能夠買一些他們的產品帶上遊覽車,是故茶葉有觀光工廠,鳳梨酥有觀光工廠,鞋子也有觀光工廠,唉唷連滷味也可以有博物館?但究竟他們想要賣給參觀者的,到底是故事?還是產品?

回頭再來看看明治神宮,走過入口,豁然開朗是個偌大的廣場,而廣場的盡頭便是明治神宮的本殿,兩旁那兩顆大樹被修剪的非常搶眼,活像兩顆彩球似的,底下也設有座位供遊客們休息,當場看到這畫面的感受是無以言喻的,臺灣的寺廟不少,但是能夠讓周邊環境足以匹配寺廟本身的莊嚴與氣質的,卻是少之又少,多半容易讓現代化水泥建築給醜化了,還請回想一下或許您過年時有到大樹去參觀過的佛陀紀念館,不覺得像百貨公司多一點嗎?

正殿內部則是封起來無法進入的,一方面覺得可惜沒辦法進去看看,一方面也覺得慶幸,誰知道會不會哪位遊客大哥心血來潮,即興的就掄起筆來開始在哪根柱子上開始落款作畫了咧?又或者哪位大嬸他的孫子尿急或屎急了,趕緊就地解決了咧?

向這裏的土地公明治天皇拜過碼頭,趕緊帶著已然筋疲力盡的岳父岳母到旁邊的茶屋坐坐,稍事休息,如此一來便可以稍微爭取一些空檔,再回到廣場上去走走看看,拍些照片,即使只是讓遊客們休息的地方,也可見主事者的用心之處,而不是幾把鐵椅子,或者可以隨意堆疊的塑膠椅,質感啊~

逐漸西沈的太陽斜斜的照射廣場,已經入秋的關係這西曬日一點也不讓人覺得熱,反而還有些些溫暖,位在廣場東邊的入口恰巧就成為了光線的出口,方才在大鳥居前請我幫他拍張照的外國小哥也在此時被這光影吸引而來,啊~要是這時候能有個美女能夠讓我們拍個逆光照一定很美的~

嗯...美女也算是適時的出現了,但是可能就...年份比較舊一點的美女這樣...

進入神社參拜前,先讓參拜者略為洗淨的場所,原來是叫做「手洗舍」呀?來過日本不下十數次,去過的神社也早已不知道幾間了,如今才去一一找出這些設施的名稱,說來實在汗顏,今後還是該繼續努力,別只是當一個頭腦憨憨的走馬看花觀光客。

其實沿途我們所走的一直到正殿的這一段路,只是明治神宮可供參觀的範圍當中的小部分,有幾處還需要另外付費才能進入的地方,例如菖蒲田、寶物殿等等的,因為時間太晚的關係,兼也考慮到岳父岳母的體力問題,沒有辦法好好地參觀,於是只好放棄,短短不到一個小時,明治神宮這個令人期待的戶外休閒景點就這樣讓我們給 K.O 了...

走回到外圍的大條路,這裏是與外頭的山手線鐵軌大致上平行的一條路,往北走呢,是代代木車站,而往南則可以走回原本走進來的原宿車站外頭,考慮到行程接下來是要回去新宿方向,抱持著「從代代木車站搭山手線回去的話,可以少坐一站喔!」的愚蠢想法,我們選擇往北邊的方向前進。

筆直的碎石子道路、兩旁的參天巨樹簡直讓你無法相信自己是身在世界上最大型都市之一的心臟地帶,夕陽這時也恰如氣氛的從林隙當中穿插進來,灑在石子路上一絲一絲的隨風搖晃,周遭也安靜的只聽到我們一行人對談的聲音,間還穿插一些鳥叫聲,那種舒服的感覺,不知為何竟然變得好稀有,久久才能夠遇到一次,什麼時候我們住在都市裡的人對於自然環境的親近變得如此陌生了?

一開始其實也只是抱持著有點敷衍的心態帶著家人們來到這裡逛逛,然而進入後才漸漸發現,我身上許許多多用來感知的器官與思緒已早被忙碌的都市生活搞到痲痹、封閉了,太久沒有接觸,便忘了自己其實對於自然環境還存在有渴望這件事,只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時間開著車,到了墾丁,看看海、喝喝啤酒,逛逛墾丁大這樣,便以為已經接觸過大自然了,這種太過刻意的方式,與如今我們隨隨便便連說要去喝喜酒都不用就可以走進來的偌大森林公園比起來,心境上自然是比較容易融入,但是無奈於時間太短,沒能夠好好地置身其中與自身多做些對話,要說能淨化身心靈什麼的那就太過於高估自己了,至少,我們能夠藉由這些外在的環境、物質等等的轉變,稍稍沈澱一下自己,那就很迷人了。

廢話太多,不過囉唆就是敝人的終身宗旨,不囉唆就不好玩了嘛!走出明治神宮外,眼前又是一片經過高度開發後的都市景象,也提醒了一下我們又回到現實囉,而行程當然不能就此善罷甘休,還記得昨晚那意猶未盡的新宿之夜,走,我們回攻新宿去~~~~~

東京輕井澤(十一)明治神宮競走大賽 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鳳梨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