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鳳山的轉變讓人非常有感,跳脫了原本陳舊的框架,先有了鳳凌廣場,再來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的啟用更是讓它煥然一新,而在原本縣市交界處的衛武營,如今也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座綠意盎然的都會公園,東北邊的藝術文化中心雖還未完成,但是看那壯觀的外表,還真令人滿心期待。

所以那天因為遠從外地來訪的朋友們要到高雄玩,那當然就是要安排一場別開生面的高雄一日遊啦!早上稍微吃了個興隆居的早點,因為順路的關係(咦?),便打算帶他們到甫才開張的鳳儀書院逛逛囉!(其實是去鳳山西站後面的某某競選總部吹免費冷氣時才在牆壁上的文宣看到有這個地方的啦...)

啊哈哈~距離也不遠,就在曹公路上一座有點令人討厭的建築物對面,可以看到鳳儀書院的指示牌,往鳳明街裡面走進去就可以找到了,裡面停車不太方便,亂停也會造成鄰近居民困擾,建議就在曹公路上找格子停就好了別開進去,或者乾脆就搭捷運來,如果嫌搭捷運太麻煩的話,那可以就在家裡睡到晚上等吃飯就好。

當您懷著猶疑不定的心,在巷弄裡像尋芳客一樣探訪時,如果看到城隍廟,切莫驚慌,因為那就表示您已經走到了鳳儀書院,如果已經走到左手邊有個黑輪攤時,不要懷疑,那就表示已經走過頭了,這時候閣下您有兩個選擇,一是掉頭走回去,二就是先吃根黑輪米血再喝碗湯後掉頭走回去,很難抉擇我知道,但,人生不就是一直在不斷地選擇當中往前進嗎? 

其實也不難找啦,畢竟鳳儀書院根本就與城隍廟是連在一起的,尤其最近剛開張,人潮多的跟毛一樣,遠遠的就可以看到人聲鼎沸啦,要走過去還能沒注意到旁邊有一座古蹟也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老實說臺南人應該才會比較有這方面的困擾吧,畢竟他們自小便受過「在市區裡走沒兩步路就能隨便踢到一座古蹟」的嚴格訓練嘛!(苦笑)

回頭來看看這鳳梨書院,不對,鳳儀書院的簡介,要讓小朋友多多了解臺灣的歷史,帶來古蹟就對了,首先呢,必須要先找一天比較沒有安排聚會或者吃飯的日子,然後試探性的測試一下老婆當天的脾氣,確定沒有因為某個親戚或者好朋友造訪而讓當天打了個大叉叉,接著,先把家裡網路基地台的網路線稍微拉出來一點,讓它看起來是有插上的但就是連不了網路,電視機的方面比較簡單,把第四台的線拔掉就可以了,反正一般來說老婆並沒有檢修家中電器產品的能力,或意願,再來就是重點啦,隨便找個藉口,把老婆騙上床,進行一個這個...嗯...行房的動作,以上,就是要先有小朋友的辦法,還請大家參考參考嘿!

有了小孩之後,那我們就可以帶她(我比較想要女兒)來這邊看看究竟鳳儀書院是在歷史當中扮演了一個神魔樣的地位,偷偷告訴各位一個驚人的事實,鳳山舊城它根本不是在鳳山喔...而我們現在所站的地方,是相對於「舊城」被稱為「新城」的地方,而鳳儀書院本身呢,就是在 1814 至 1823 年間建成的,後來則又在 1891 年的時候重建,二次大戰之後更是落難為被佔用的違章民居,一直到 1985 年我三歲的時候才被評定為三級古蹟的,接著才在 2009 年把不應該屬於裡頭的人事物通通都給清除後開始修葺,一直到 2013 年才修復完成,隔一年也就是今年(2014)的 10 月 31 日才開放民眾參觀,以下是它原本的模樣,不說,沒人知道他曾經是書院呢。


也就是說,目前我們來逛的鳳儀書院,建築物的大部分都是在後來修復的,臺灣曾經有一段時期一直被當作是「暫時」的基地,所以主事者對於這座島上的一切都採取著隨便弄弄的隨便態度,古蹟也就這樣隨便的被淹沒在雜亂當中了,真是令人不勝唏噓,知道過去,才曉得未來該怎麼走呀!

大門並不在城隍廟旁邊,還得要繞過這一堵牆才能進去,回頭看看在 GOOGLE 街景當中 2009 年 10 月時的模樣,如今整容過後的樣子實在讓人有點感動,鹽埕區的大舞台戲院就面臨了不一樣的下場,如今也只能在記憶裡憑弔了。

謝天謝地,我們還能保有這一塊歷史記憶,雖然已經不完全是一百九十年前的一磚一瓦了,但是只要能夠讓我們的後世還有機會去接觸到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所發生過的任何片段,哪怕只有一根柱子是兩百年前的而已,也足夠了。

由牆縫當中窺見裡頭的情形,似有一片寬廣的前庭,還有幾個...嗯...怪怪的人?

入園目前還是免費的,在大門外還有一個看起來像售票亭的建物,稍微詢問了一下外頭打扮成古代丫鬟的工作人員,她是說以後也會開始收取入園費用,當然啊,收錢才對啊,使用者付費嘛!有收入能夠自給自足的話這古蹟才能經營得長久呀,只要景點本身有競爭力,還怕人家不來參觀嗎?

進入園區裡面,來參觀的民眾還不算多,可能還沒有打響名號吧,要不然如果能夠結合周邊的商圈一同規劃成一套行程的話,可是非常有潛力的唷,門前的草皮上擺了一些人型公仔擺設,有別於西子灣的英國領事館,這裡擺的算是比較像漫畫的 Q 版人形,吸引了不少群眾拍照,不過我只想到,會不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這些人形會像【博物館驚魂夜】裡面一樣活過來啊....

比如說夜間的管理員 A 先生,半夜上廁所的時候有被那位拿著「肅靜」牌子的鬍鬚哥公仔借打火機要點菸的經驗,或者是在閉園後進來打掃的清潔工 S 女士,曾經在撿空罐子時目擊那個騎馬的官員舉著的那隻手揮了一下在趕蒼蠅,而時間也恰好是太陽下山之時...更不用說凌晨三點在練八極拳的縣太爺隨扈了...

如果想要讓遊者更能體會古代生活,放個手壓式汲水幫浦(水協仔)就沒錯了!但是這玩意兒可是在 1921 年才由日本人津田氏發明的,就算以日後修建的年份 1891 年而言,也算是高科技的產物了,而擺在這兒的也不是津田牌的,是比較常見的「正昌牌」,不知為何手壓的長柄還消失了,算了,總比在這邊擺上一個不鏽鋼洗手台好多了。

各位觀眾!登!龍!劍!啊不對,是登!喜!路!啊又不對!是登雲路才對,是說現在還知道「登龍劍」是什麼東西的朋友,應該也有點年紀了吧...「登雲路」可能就是指進了這個門之後就有機會走上平步青雲的道路吧,否則應該是不會有什麼...因為太愛抽登喜路牌子的香菸,所以乾脆就把這裏取名叫做登雲路的蠢事才對...

我知道我知道,旁邊的民宅有點兒煞風景沒錯,但也沒辦法,這就是在臺灣我們最習以為常的建築景象,而且是像癌症一樣擴散到了整個臺灣的現象,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這情況是無法獲得全面性改善的。

書院本身的格局是屬於像「日」字型的三進式建築,但是門廳的大門並沒有使用,只能從兩旁進出,廣場上一樣擺了些模樣逗趣的人形公仔,各自做著不同的動作,最適合讓小朋友或者一些很幼稚的大人在這邊拍拍照了。

「很幼稚的大人示意圖。」

另外,門廳裡擺了根木頭棒子,好大一根,外表已經斑駁,想說是不是原本立在這邊的古代電線桿還什麼的...

嗯?!有印花紋?!

噢~原來這是「頭門中脊樑」呀,在整修鳳儀書院時因已損壞而被拆下,如今則與新作的仿製品上下對望。

屋頂中間那根就是新的中脊樑啦,中央繪有河圖洛書(咖啡色燙金字的那一段),兩旁則是用圖像表現的琴棋書畫,旅遊時總喜歡去看看這些中外建築的細部,意圖尋找一些些當時工藝精神的蛛絲馬跡,無奈才疏學淺,往往就是只有讚嘆的份而已,尤其在看神社、教堂時更有自覺是井底之蛙的窘迫感,唯一最熟悉的建築,我想就是各地公廁了吧!

與門廳隔了個小廣場對望的則是講堂,當然光是擺幾張桌椅就太不上道了,當然就是要重現一下那年代的時空背景來瞧瞧啦~只不過可能當天上的課不夠精采,學生們除了被叫起來念課文的之外,其他的幾乎都在打混或者打瞌睡,哈哈,一百多年後的我們好像也沒什麼進步嘛!

這位臭頭同學可能是沒去配眼鏡,所以在閱讀上有點兒吃力,該不會也是因為晚上都躺在床上玩手機吧?!

老師倒是精神奕奕,嘴張得老開的不知道是在喝斥學生還是想要多吃一些蒼蠅?

過廊兩旁的空間則被規劃擺了一些比較牽強的物品,依其每個牌匾上方的文字標示主題,嗯...好一個「國境之南」,裡面不如乾脆擺一具范逸臣好了。

還有「西風東漸」...誠心建議,要不然就乾脆像駁二一樣開放這幾個空間讓藝術家或者表演團體來承租展示個什麼也好,否則擺了一組桌椅什麼的又把這空間封起來不讓人靠近,可玩性就大大降低了嘛對不對?能夠互動真的是比靜態展覽好太多了。

最後一進則是文昌祠,會進書院當學生無非就是想要求取功名,文昌帝君自然便是恭奉在這裡面的最佳神祇囉,總不可能最後擺個月老或者何仙姑在裡面吧?嗯?!這麼說起來...是不是在大學裡面都有月老的廟啊?要不然怎麼大學裡面幾乎都在我愛紅娘咧?

文昌祠正對著講堂的背面,兩旁的廂房裡面則比較有些料可以看,最重要的是,有冷氣可以吹喔~~

吹冷氣之餘,順便看看以前整個鳳山新城與現代的街廓兩者重疊的範圍為何,整個城池的形狀恰似一個順時鐘方向轉了九十度的愛心形狀,光遠路與中山路的交叉口則是以前西門的所在地,鳳儀書院則在愛心靠北的地方。(咦?)

底下還有鳳山新城的模型,比我們現在所知的鳳山範圍小了許多,以前一直因為高雄縣市之分的本位主義從來沒有好好地注視過這塊歷史悠久的區域,只知道每天都必定會經過的自由路上的自由橋在以往的名稱叫做「七吼橋」,是從左營舊城要通往鳳山新城的交通要道,想想如果用走路的方式要從現在的左營到鳳山,那可是得橫跨整個高雄市區的啊,打狗乍看只是一座港灣都市,實際上還是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的。

另一個房間...突然讓人想起了之前錢小豪演的【殭屍】...這晚上要是突然看到,很有可能會挫尿耶!到底是誰想出這麼別出心裁的呈現方式的呀?而且那衣服怎麼連出租公司的標籤都沒有藏一下啊?拜託這方面還是更用心一點比較好吧?一樣是上次姓陳的那一位嗎?!

在那兩套官服背後的小房間裡,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小秘密...各位請看看這西八道啊...哼哼,被我抓到聚賭了齁~但是仔細一看,那賭盤也未免畫得太奇怪了,密密麻麻的寫了一堆字,湊近一看,喔原來這就是所謂的「陞官圖」呀!裡面還有工作人員在向遊客解說是要怎麼玩,類似大富翁一樣,挺有趣的,最重要的是,也有冷氣吹喔~~~

另外還有個小房間呈現的則是「號舍」,這是考生白天考試、晚上睡覺的地方,一人一間,內部空間比廁所還要小,那塊木板則是這個號舍裡面最富巧思的地方,堪稱古代的 IKEA 創意了,白天只要把木板放在兩旁呈「ㄇ」字形的磚托上,那這塊木板就是考生寫字的桌子啦,晚上咧,則就把兩塊木板放在下面的ㄇ字型磚托上,這個小空間便立馬化身為一頂硬邦邦的床鋪,至於牆面上那個小窟窿,則是讓考生放些書啊、照明啊什麼的小地方,要是像我這種有幽閉恐懼症的人坐進去,別說考試了,應該很快就會不斷咬手指然後發瘋了吧。

考試內容的描述還挺好笑的,原來古代考生去趕考時也會帶著 iPad 呀?

考試需要用到的文具及食物或生活用品,則是放在這兩個籮筐裡由家僕或請來的挑夫用扁擔挑著幫你扛去考場,如今比較率性的考生甚至就只要帶一隻 2B 鉛筆去應戰就行了咧。

以上,便是這初次小逛一下鳳儀書院的小小心得,還希望對感興趣的朋友們有點幫助,對於高雄市又多了一個可以在假日時去散散步的地方頗令人高興,但是在細節部分個人還是覺得有可以更深入的地方,就像先前在香港跑去參觀的九龍城寨公園一樣,那一段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歷史卻宛如黑頁似的不再被提起,而是像往前快轉一般,跳過了日治以後的尷尬時期,直接講述它在清朝是什麼樣子,其實歷史本身並無好壞,端看後世怎麼闡述而已,能讓參觀者們多知道一些,不是更有教育寓意嗎?

如何讓這種文謅謅的景點不至於太過枯燥乏味,相信是主事者所面對的最大課題,否則只是去過一次兩次而已便無法吸引人再度前往的景點,縱使日後在收費時祭出「高雄市民免費入場」也是無用的,反之,如果那個古蹟真的非常有賣點,縱使入園沒有優惠也依然會讓人想要再進去看看的,那麼就是個成功的景點了,鳳儀書院目前看起來只是完成了硬體的設施,卻還沒引進足以造成賣點的軟體活動,這真是挺可惜的一點,例如讓小朋友們體驗在古代要讀個書與在現代時有什麼差異之類的啦~或者是琴棋書畫這一類的體驗活動也都不錯啊,或許礙於經費,我們目前還是只能在各個廂房裡看到擺了些桌椅老東西的在展示,不過期待有一天,這兒也可以會是像個駁二一般吸引人的一在前往的景點之一!(好像有點難度喔?)

對了,逛完鳳儀書院,不遠處就有一家有可愛小熊拉花的咖啡店喔!有機會的話不妨就去坐坐喝杯咖啡吧!

稍微去了個鳳儀書院 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鳳梨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